登革熱病動物一般不會有,登革熱是由于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。登革病毒屬于黃病毒科,有四種血清型,即1型、2型、3型和4型。登革熱的傳染源主要是患者以及隱性感染者,潛伏期為5-9天。在發(fā)病初期會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頭痛、肌肉酸痛等癥狀,在第3-5天時癥狀會加重,還會出現(xiàn)皮疹、出血傾向等表現(xiàn)。登革熱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伊蚊叮咬傳播,其中以埃及伊蚊傳播為主,白紋伊蚊次之。也可以通過血液傳播或母嬰垂直傳播。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熱病毒,建議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,并遵醫(yī)囑進行治療。對于登革熱的治療主要包括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,如高熱時可使用退燒藥降溫,同時注意補充水分。若出現(xiàn)休克癥狀,則需進行抗休克治療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蚊滅蚊,避免去蚊蟲多的地方,比如公園、草叢等。如果外出時需要穿長袖衣服和長褲,并且涂抹驅(qū)蚊劑,防止被蚊蟲叮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