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戀的表現(xiàn)形式
導語:“你太自戀了!”“我就自戀了,SO WHAT?”中國大眾普遍開始說“自戀”這件事,可能自芙蓉姐姐始。不過她讓中國人認為“自戀”是種性格缺陷。
事實上,1970年代,自體心理學大師科胡特就宣布:“現(xiàn)在,自戀合法了?!弊詰俨辉俦蛔鳛閷鋸垺⒆詽M、自負、自我、自私等負面人類品性的專用稱呼,而用來形容人類擁有自我價值感、珍視感、驕傲感、充實感等品性——事實上,自戀是人性的核心。
今天早起,洗漱之后,你,一定照了鏡子;然后,按照內(nèi)心對自己的某些預想,開始化妝,先是化妝水,日霜、隔離霜、粉底液,可能你還卷翹了睫毛,涂了口紅;看著鏡中的自己變得很漂亮,又向著自己的耳后噴了chanel“5號”……
我們?yōu)槭裁磿羞@樣的表現(xiàn)呢?這源于我們對自己的關(guān)注。我們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值得關(guān)注和令人舒適的,這會給我們帶來愉悅和生命活力。從根本上說,這就是每個人所具有的自戀能量的外顯。研究自戀的大師定義“自戀”為:“自戀是一種藉著勝任的經(jīng)驗而產(chǎn)生的真正的自我價值感,是一種認為自己值得珍惜、保護的真實感覺”。自戀是人性的核心,甚至是心理健康的表現(xiàn),除非自戀太過頭,那才是問題。
但,人類的自戀,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簡單,自戀有五張臉,它可以通過5種形式表現(xiàn)自己。有時候很奇特、很隱蔽,我們甚至沒有覺出自己自戀了,但它卻已經(jīng)不知不覺地傷到了自己和他人。
自戀的第一張臉:自我驕傲
“驕傲”在許多年里,都被當作是不太體面的品性。它被用來稱呼那些獲得好成績而自滿的小孩。這種價值觀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被認為是錯誤的。如果一個人的自我成就和自我展示一直無法被認可和接受,那么創(chuàng)造力又從何而來呢?驕傲恰恰是人類自我展現(xiàn)、擁有理想和抱負的基石。如果一個人沒有驕傲,或者不能感受到驕傲帶來的愉悅,反而或許說明他/她存在著某種心理困擾。在現(xiàn)代教育中,我們強調(diào)要多鼓勵小孩,激發(fā)他/她的驕傲。
“母親眼中發(fā)射出的愛的光芒呼應了孩子顯示自己的游戲;其他種種母親對孩子自戀、展示的快樂行為的呼應,肯定了孩子的自尊”。其實,不止母親給予孩子,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認可。例如,你在公司推進一個項目,你一定希望同事能夠贊賞你,上司能夠關(guān)注你。上司和同事眼中發(fā)射出的贊賞光芒,呼應了你顯示自己的愿望,也肯定了自己的自尊。
適度的追求自我驕傲感,幾乎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標志。當然,一個人過度驕傲,的確會給自己帶來麻煩。比如,你在公司里天天夸耀自己的男友或丈夫如何愛你,這份驕傲雖然對自己是愉悅的,卻很容易激發(fā)他人的不舒適——如果恰巧對方正處于婚姻的困境中、甚至正在離婚,那你無異于給對方心里重重的一錘。所以,展示自戀的最佳尺度是具有同理心。當自己表達幸福時,能夠考慮他人的感受。分享,而不帶有貶低別人的味道。
有人會問,如果我總是覺得驕傲讓自己有羞恥感呢?其實,偶爾幾次,完全不必擔心。除非經(jīng)常如此,無法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快樂,那或許就和自己的成長經(jīng)歷有關(guān),需要調(diào)整了。
自戀的第二張臉:理想化他人
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(jīng)驗:你聽課,課程深深打動了你,讓你對老師產(chǎn)生了超級好感,你開始關(guān)注這個老師的各個方面。凡是老師的課程都會興致勃勃地爭取去聽、買他的書。又或者,你遇到一個很有魅力的上司,覺得他/她在工作能力、為人處事上都成熟圓潤,非常傾慕,有時甚至會浮想聯(lián)翩,猜想他/她日常生活也會很圓滿……
這些類似經(jīng)驗,就是理想化他人,是自戀變化的第二張臉。自體心理學家說,那是“一種深切的渴望:渴望著通過與被崇拜的、充滿威力的人物的結(jié)合而得到保護和強化。這樣的人物給你理想、力量;在你危難、挫折、尋求生命意義的時候,幫助你維持自我的穩(wěn)定”。我們?yōu)楹螘@樣做?這是因為,當我們還處在發(fā)展過程中時,自身的自戀會因為現(xiàn)實而無法立即實現(xiàn),這時候我們就會把這種自戀投射在四周成功人士身上,以建立自己的理想目標。這類投射,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,隨著自己的努力,對他人的理想化慢慢就可能會變成自己的現(xiàn)實。并且,你的成熟,也會讓你發(fā)現(xiàn)那位老師除了可看到的優(yōu)秀之外,還有許多缺點;而上司或許家庭并不和睦……你就會慢慢修正之前的看法,在保留內(nèi)心的目標的同時,更客觀地看待他人。
理想化他人在幼兒身上很常見,說爸爸有很大本事……這符合孩子早年的心理發(fā)育需要,父母就是孩子的理想化他人。對于那些表現(xiàn)不佳的父母,孩子恰恰喪失了理想化的機會,這會讓他/她要么變得沒有理想,要么變得一遇見誰就理想化對方。過多的理想化他人,就會攪亂自己的生活,也會給被理想化的他人帶來巨大壓力。
自戀的第三張臉:友誼
有時候,我們和某人交往,發(fā)現(xiàn)彼此不僅衣著有相似性,甚至用語、風格、觀點都有某種默契,就會產(chǎn)生好感、友誼。這種情感,就是“回應一個人的基本需求:需要得到認可,可以擁有別人的人性對待與親和或相同的感覺”。這是自戀的第三張臉。
朋友伙伴之間能夠分享彼此的技能、資源、感受、人生思考的行為,是以原始人類階段的伙伴需要為基礎(chǔ)的。
友誼或者伙伴的感覺,在人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,這是我們社會化的真正開始。朋友伙伴之間能夠分享彼此的技能、資源、感受、人生思考的行為,是以原始人類階段的伙伴需要為基礎(chǔ)的。在原始時代,這種關(guān)系的結(jié)盟會帶給一個人許多幫助。而且,相對來自社會的公共幫助,它更多是一種私人幫助,帶有情感的支持和融洽。在我們自我能力實現(xiàn)受阻或者無法找到理想他人依靠時,友誼是一種強有力的精神支柱。有時,當我們自己還沒有實現(xiàn)某些目標,但身邊的朋友實現(xiàn)了,我們也高興,這就是自身的自戀能力通過溫和的投射所獲得的滿足。它是一種進化,要比理想化他人更有現(xiàn)實感和自立性。在生活中,同行、同事的交往,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,形成某些友誼感。
友誼,作為自戀的第三張臉,也是需要界限的,要有節(jié)制,因為它和自我驕傲、理想化他人的感受尺度十分不同。在友誼中,如果任由自己的自戀擴展,就很容易破壞這份友誼。例如你和一個朋友越來越緊密,連對方的私人生活都被你深度界入,這種干擾就可能導致關(guān)系緊張。自戀的原始本性是獨大的,所以當它被以分享的方式來體驗時,它可能就會不滿足于分享,而要突顯自己、不顧及他人??坪刂赋?,人類發(fā)展出同理心,意味著一個人跨出了超越自身的偉大一步,對于友誼關(guān)系來說更是如此。
自戀的第四張臉:融合
當我們相愛時,愛到高潮,就是融合。這感覺就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這就是自戀的第四張臉。
融合超越了任何一種自戀狀態(tài),它幾乎無邊界、無間隙。 “此狀態(tài)從自閉態(tài)跨出了一小步。他對他人有一點點的意識,但他人被以為是自己延伸出的一部分。盡管有意識他人的存在,但不存在對他人的態(tài)度,因為他人已在掌控之列?!?/p>
這種狀態(tài)于個體,其美好,是高峰體驗。但在戀人之間,也很難維系,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個體存在,有各自的日常工作和吃喝拉撒。如果一味停留此中,總會先有一個人受不了要暫時離開,不然就會窒息。這就是許多熱戀中人,在初期交往、情感到達高峰后很容易產(chǎn)生沖突,甚至憤而分手的原因。誰能承受在完全融合的情感高峰之后,竟然會產(chǎn)生沖突呢?帶著巨大的失望,他們匆匆分手。這種沖突經(jīng)常被一廂情愿地解讀為背叛或者傷害,其實這僅僅是彼此適應的開始。
融合不但存在戀人、朋友之間,父母親子之間也存在著融合。父母緊緊抓住青春期的孩子不放手,拒絕孩子終要從家庭融合中走出去、建立和面對自己的生活,往往會導致子女的激烈反抗。有的父母在子女遭遇困難時,會說,“瞧,就不聽我的話”,這是相當不成熟的心誠,其本質(zhì)是一種融合的自戀被挫敗后的報復感。
融合和人際界限的辯證關(guān)系,只要在一個以上的人之間存在,就需要被認識。作為親密關(guān)系的關(guān)鍵,它幾乎是終生學習的目標。在生活中,邊緣性人格障礙等等人格性問題患者,往往就會因為在真實的人際關(guān)系中反復表現(xiàn)與人融合、讓對方窒息、逃離,而自己又反復體驗被拋棄的創(chuàng)傷感受。
自戀的第五張臉:嫉羨
不知道你是否遇見過這樣的事,你盡心、盡力幫助朋友,特別在他/她遇到困難時,你也很尊重他/她的感受,但隨著你的幫助,他/她的態(tài)度卻越來越不好,甚至攻擊、仇恨你,和你斷絕關(guān)系。你遭遇到這種極品事件時一定會想:真是狼心狗肺!其實,排除挑撥離間等外在因素,這就是對方的嫉羨,自戀的第五張臉。
嫉羨是一種十分隱蔽的恨意??赡軄碜匀祟愡M化中對資源爭奪的自尊受傷后遺癥。當你的朋友內(nèi)心從感激、慢慢感到一種自尊受傷感、無法超越感時,如果他/她將對生活的不滿又都投射到你身上時,就會將你的每次幫助都視作一種貶低。這過程可能是無意識的,而感受又無法說破,人際關(guān)系就會出現(xiàn)的裂隙。他/她可能會和你鬧一些別扭,是無意的對立。但最終會導致彼此關(guān)系的破裂。
有時候,在聽到同事說自己的投資如何成功時,或許我們可以反觀一下自己和對方的內(nèi)心。那種懷恨之心是不是會涌起?嫉羨在心理層面和自我驕傲很有關(guān)系,但它是更加底層的自戀性感受,往往以一種無法覺察的方式破壞人際關(guān)系。
在這個世界上,一個人有自戀感沒有問題,但兩個人在一起自戀,就要小心自戀的尺度。本質(zhì)上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戀的,雖然現(xiàn)在自戀已經(jīng)“合法”,但自戀的另一面也會傷到別人,并反過來傷到自己。自戀是如此復雜。對自戀多些覺察和調(diào)整,了解自戀的五張臉,會幫助我們在社會生活和親密關(guān)系中游刃有余地體驗美好的存在。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×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(wǎng)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相關(guān)文章
1.65萬次閱讀
1.53萬次閱讀
1.6萬次閱讀